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汉堡时间: 6月17日
 
  这几天来,北京新发地引起的疫情反弹是德国每天必报的新闻。倒不是排查出来的数据有多么惊人。我们先来看看霍普金斯大学网站登的实时数据:中国今天新增44人,德国新增645人。引人关注的是,事发现场又是一个市场,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元月份的武汉。难道新冠病毒是一个喜欢逛菜市场的主儿?时隔五个月,北京会成为第二个武汉吗?清过零的北京出现了新情况,这就是人人都担忧的、本来预计秋冬来反扑的“第二波”吗?
 
  汉堡的病毒学家施密特-查纳西特(Jonas Schmidt-Chanasit)面对德国媒体的采访,说出他的观点:“我不认为中国现在会爆发第二波疫情。”他眼中的第二波,应该是大规模的跨地区传播,只有一个城市的某几个地区出现疫情并不算第二波,但是,如果在同一时间,除了北京还有众多的中国大城市都出现数千人的感染,才能确定疫情第二波的到来。
 
  他还肯定了中国非常严密的防疫措施,觉得北京这次的反弹,各方面应对及时,对高风险片区进行封锁,迅速跟踪排查,开展大规模检测,有目标地阻断病毒蔓延,这都是举世公认的有效举措。
 
  德国自己呢?这几天也出了几件大事。首先是几簇局部“火苗”燃烧起来,只是在不以清零为目标的抗疫方针下,火苗们被视为“新常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相当的平常心。比如,肉联厂还在不停地出问题。北威州的一家肉制企业查出650名新冠感染者,全厂7000人被隔离,工厂停业。肉联厂的低温工作环境越来越被确认为病毒传播的温床。在650名感染者中,一些患者的孩子在上中小学,于是当地政府决定,这个人口36万的地区,中小学全部停课,学生们直接进入了暑期。柏林查出70例核酸检测阳性,立刻隔离了一个地区的7栋楼、369户人家。这起集聚性感染跟教会活动相关,但是柏林警察局说,疫情管控推行了三个月,柏林人整体放松了警惕,也是一个原因。通过追踪调查,专家认为这个病毒灶没有殃及柏林全城的风险,因此,除了这个局部隔离,柏林其他的一切还照常运行。
 
(北威州的这家肉联厂出现了集聚性传播,7000人隔离,该地区学校停课。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件大事是,欧盟从6月15日起解除了欧盟各国之间的边境封锁,大家又互通有无了。只有三个国家被排除在外:西班牙还慎重地没有打开本国边境,但是,渴望阳光海水已久的德国游客,可以去西班牙的地中海属岛度假,第一架飞机就满员了。一向抱团的斯堪的纳维亚,这回对瑞典发了狠,都继续封锁跟瑞典的边界。我趁机查了一下霍普金斯今天的瑞典数据:只有一千万人口的瑞典,今天新增1239例,总死亡人数超过了五千。不做严格防控、仅靠公民道德自觉抗疫的瑞典,这次考试没有及格。芬兰决定7月14日才打开边界。
 
  最有标志性的一件事情发生在昨天,千呼万唤的德国新冠示警APP终于发布了。有德国人自嘲说,我们对个人数据隐私的热爱高于生命,害得这款用于追踪感染线索的APP研发险些流产。在技术解决方案上,APP最终做成信息呈散点分布,蓝牙对接。它是这样工作的:只要你跟一个人在两米以内的距离中待过15分钟以上,你们的手机会自动储存在这个距离和这个时间长度中的所有手机识别信号。一个人如果被检测出感染,他就通过APP发送警告,警告传给他手机里存储的所有手机识别信号。那些曾跟他在两米内待过15分钟以上的人,就会通过APP接收到示警,被告知自己密切接触过感染者,须自行隔离并做检测。大家相互保持匿名、除了APP通过手机识别号发送警告信息,任何人都无须交出任何个人信息,更没有某一个中心数据库会把任何个人信息储存起来。在三个月的全民抗疫行动中,政府和公民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试图互相说服对方,最后做出了一个让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政府要高效追踪感染源,公民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安全,同时也要捍卫个人的数据隐私安全。
 
  还有一个走钢丝的动作:如果这款APP的使用人数不多,追踪效果就会很差。但是基于民意的要求,德国政府还是定下了自愿使用的原则,不强迫任何人下载安装。
 
(德国抗疫神器终于发布了,尊重个人数据隐私的疫情示警APP 图片来自网络)
  
  谁都没有料到,APP发布的第一天,下载量就达到了650万。德国总共有五千万的智能手机使用者。一条属于德国的抗疫哲学被这样阐述出来:自由为天,效率为道。德国新冠示警APP标志着德国抗疫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停摆(3月16日-4月10日),第二阶段是默克尔放权给各州政府,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步松绑(4月11日-6月15日)。6月16日开始的APP使用,带领德国进入了精准抗疫的第三阶段。从此,公民接受不滥用个人数据的高科技,也担负起自我监管的责任。
 
  与病毒共舞,德国的身段会更加敏捷。
 
 
 
 
话题:



0

推荐

王竞

王竞

4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德国教育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2003-2013年负责领导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和国际出版巨头阿歇特的在华业务,运作大量欧美与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学、儿童教育和出版领域的合作项目。现居汉堡,中西文化项目顾问、写作者。

文章
  • 文章归档
2020年 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