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时间: 7月10日
世界不同此凉热。国内从南到北都进入了暑热天气,我住的北德汉堡却连续十多天阴雨低温,我把洗干净收起来的厚毛衣又拿出来穿上。这不就是病毒学家们总嘀咕的秋冬天气吗?他们判断,这种阴冷气候应该是病毒向人类大举反扑的时机。
德国的新闻里出现了这样的标题:难道病毒到了美国就变得无害?语意直指美国的日增感染人数超过六万,美国政府的抗疫措施在政客的口水战中瘫软了,民众似乎只得听天由命。德国觉得美国疫情严重不算,有的中国同胞还觉得德国也挺吓人。我在北京认识的一位美发小哥,最近发微信问我过得怎样,我告诉他德国的疫情日增三四百例,属可控范围,我们的日子基本正常过。他却惊到了:好严重啊,姐你还是暂时别回来了!
原来德国也上了鄙视链。我本来就没打算回国找他剪头发,更不忍给他已经清零的环境“添乱”。全球的远程办公已经成为新常态,身在何处不是都能做贡献嘛。只不过有些贡献没办法远程做,比如德国在华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和技术升级业务。在疫情期间为中德经济合作开辟的空中“快捷通道”,专门负责把重要的德企高管和专家运回中国(参见6月13日文《德企高管想回中国复工》)。第一架汉莎商务包机在五月底飞到了天津,第二架在六月初降落到上海。停了一个月后,第三架包机在昨天中午落地青岛,又往中国运回来160位关键人物及家属。据说以后的快捷通道包机都一律飞青岛。如果中国方面能签发更多的签证,那么,一趟包机就远不止带回160位经济领域的合作者了。
我的朋友狄沛(Peter Tichauer)原本是一家老牌德国经济刊物《中国之窗》的主编。两年多前,他实现了自我转型,从北京搬到青岛,当上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媒体主管。这个大园子除了主攻绿色发展、办中央政府特批的青岛自贸区之外,还有一所拜仁足球学校。可能光有足球学校还显示不出教育实力,园子里又搬进了1900年德国大翻译家卫礼贤建的青岛九中。狄沛负责办一份德文刊物 China Insight,向全德国的商界和经济界介绍这座潜力无穷的生态园。我觉得,这份工作倒是配得上老友狄沛的才华。可是谁能想到,就因为汉莎商务包机落地青岛,狄沛最近被摊派上了一份莫名其妙的任务: 翻译酒店菜单。我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记得八十年代有老外在北京下馆子,那时的北京已经相当国际化了,菜单印成中英双语,童子鸡被英文直译为“没有做过爱的小鸡”,害得老外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你也是这么翻译菜单吗?我拿狄沛开玩笑。他跟着我尴尬地笑了两声,就言归正传,说他不仅为这160位从包机下来的重要人物亲笔翻译了菜单,还翻译了一系列的文件,比如青岛市政府给客人们的欢迎信、14天隔离规则说明书、酒店介绍等等。之所以动用狄沛这位德国大专家做这种最细节性的工作,是因为青岛市政府格外重视中德快捷通道这个项目。狄沛说,他们想从词语沟通上就让德方人员感觉宾至如归,千万别让中式德语给弄别扭了。
(狄沛(Peter Tichauer)是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媒体主管,亲自为快捷通道的乘客翻译酒店菜单 图片来自网络 )
还真没听说过有如此细腻的市政府,我说。狄沛故意不理会我的玩笑,继续说,青岛市政府委托他工作的生态园做好隔离接待工作,已经派了八位同事入住隔离酒店,全天候为160位被隔离人员排忧解难。正说到这里,我的微信里飞进来一张海景图,是我的另一位朋友——人称北京张哥发来的。他是这160位从法兰克福飞到青岛的包机企业家之一,此刻正在面向大海的青岛海景房里被隔离着。
(青岛为快捷通道乘客安排的隔离酒店外景,图片由北京张哥提供)
无巧不成书,我就这样坐在秋冬感的汉堡家里,跟远在青岛的两位朋友分别聊上了。北京张哥1989年从北京到德国自费留学,和太太一起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积累了一笔财富。1999年,他把在德国挣下的钱投回国内创业,是第一个把德国建筑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引进到中国市场的人。北京德国商会的执行董事晏思曾告诉过我,美国商会虽然是在华的最大商会,但是,其中一些美企是华裔投资的,这跟德国在华投资的结构很不一样。在华德企中,华裔投资的比例极低。北京张哥在国内建立的德国独资企业就属于这个极低的比例。仅截止到6月18日,排队等坐法兰-青岛商务包机的企业家和高管已经有1036位。滞留在德国的北京张哥幸运地登上了第一班直飞青岛的航班。
自从他在晏思的快捷通道上报了名,北京张哥就感觉飘飘然了,因为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段旅程中享受过如此贴心的服务。北京德国商会几乎天天给大家发邮件,各种细节反复叮嘱,比如在法兰克福机场的核酸检测怎么做,登机安排了三个登机口,排第一个登机口是测体温,第二个登机口是领核酸检测证明,第三个登机口才是登机。到了青岛,下飞机前商会就安排了全体乘客扫二维码,组成微信群,便于被隔离后的集体沟通。
如果德国商会的服务不过是体现了德国的严谨精神,那么,青岛的落地服务也同样让北京张哥目瞪口呆。他准备好在机场要进行五到六个小时的手续流程,他也准备好了去理解国内同胞对国外“病毒输入”的防备戒心。结果却是,青岛当地安排了大量的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咽喉和鼻子的双重检测以及大量的表格填写都井然有序,高效推进,待出关和领完行李,离下飞机才过了一个半小时。青岛当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用防护装备从头武装到脚,跟德国那边的轻松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尽管如此,北京张哥和其他德国客人却没有如临大敌之感。“眼睛,”北京张哥说,“看眼睛就知道,他们已经等我们等了很久,眼睛里全是欢迎和热情。”紧接着,这位北京张哥又发来一张图片,他点的房餐——狄沛的翻译成果。上面还有一排啤酒,当然是青岛啤酒。
(快捷通道的德国经理人到达青岛安排的隔离酒店,一切井然有序 图片由北京张哥提供)
“这个隔离酒店离我们中德生态园很近,”狄沛在电话那头说,“大家理所当然地想给一批批返回中国的德国高管留下好印象,说不定有一天还能请到默克尔本尊来参观呢。”
不管默克尔会不会有一天住进这家面朝大海的酒店,我都觉得,14天后北京张哥解除隔离的第一刻,我应该请狄沛站在他的门外,给他一个惊喜。一个是在中国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德国老兄,另一个是在德国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老弟。因为疫情期间的一条温暖的中德快捷通道,他们俩必须互相认识。拥抱就免了。
0
推荐